翠蜥

Lamprolepis smaragdina   Lesson
   

  14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无上鼻鳞;肛前鳞小而多枚;背鳞平滑;环体中段鳞24枚;体蓝绿色,树栖。
形态 依据林俊义、郑先祐(1990: 121—122)描述。
头体长98mm,尾长172mm,前肢长占头体长的34.7%,后肢长占头体长的44.9 %,前肢长/后肢长为77% (n=1,取自Taylor, 1922: 207.)。
无上鼻鳞;吻鳞和额鼻鳞相接;额顶鳞1对;间顶鳞1枚,较小;顶鳞在间顶鳞之后彼此相接;颈鳞3对;有活动眼睑,下眼睑被鳞;颏鳞和后颏鳞各1枚;颔片3对,通身鳞片平滑,环体中段鳞24枚;肛前鳞小而多枚;第4趾趾下瓣33枚;尾长可达头体长的1.8倍。
据Boulenger (1887)记载:吻长、突出、扁平;有后鼻鳞;无上鼻鳞;额鼻鳞长
宽相等或略宽于长,前缘凸形,与吻鳞构成鳞缝,通常亦与额鳞相接;鼻鳞分离较宽,比前颊鳞略低;额鳞长度等于或长于额顶鳞与间顶鳞之和,与前3枚眶上鳞相接;额顶鳞2枚,间顶鳞1枚,后者小于前者;顶鳞在间顶鳞之后彼此相接构成鳞沟;后面的多数上睫鳞都显著地小于前面2枚;1枚大的颞鳞与顶鳞外缘相接;眶上鳞4枚,大小相等,或者第1和第4枚最长;眶下鳞的前面有5枚唇鳞;下眼睑被鳞;颈鳞1—3对;耳孔小,前缘有1或2枚瓣突;颏鳞和后颏鳞各1枚;颔片3对;全身鳞片平滑或具微弱4棱,背鳞最大,特别是中央的两行;环体中段鳞22或24枚;肛前鳞不扩大;腋胯间距为吻至前肢距离的1 —1 倍,前后肢贴体相向时,后肢达前肢肘部或接近腋部;指趾细长,末端平扁,具强壮锐利的爪,指趾下瓣平滑,第IV趾趾下瓣28—35枚,跗部有1大的略呈椭圆形的鳞片;尾长为头体长的1 —1 。
背面蓝绿色,橄榄色或褐色,有或无深浅斑点或者鳞片边缘黑色,侧面常有略明显的浅色带状斑;腹面淡黄色或浅绿色。

生物学

栖息于热带雨林中,几乎完全在树干上生活。以昆虫类为食。卵生,每次产卵5枚于树干的腐朽树洞中或粘附于植物体上(林俊义、郑先祐,1990: 122.)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分布于菲律宾群岛,加里曼丹,爪哇,苏拉威西(西里伯岛),巴布亚新几内亚,加罗林岛(林俊义,郑先佑,1990: 122)。

国内分布